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明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奇石

    三石

    前段时间,受纪委指派,我带人调查了马跃。

    马跃是个局长,平时反映还好,但反映好并不代表没人举报,也不代表一定没有问题。

    套用一句电视选秀节目的广告词一调查我们是认真的!但折腾了半个多月,虽不敢保证马跃没有问题,但至少没有证据。我向分管副书记张平汇报了调查情况,张平说,既然这样,那就上会,做好反馈准备吧。

    张平带着我去反馈,小范围,就局党组班子成员,当然包括马跃。

    反馈过程是严肃的,但马跃的表情很轻松,随后的表态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不过是些场面上的话,倒也没什么新鲜的。不过,马跃谈到他们局党组如何抓廉政教育时,说到局里设立了一个廉政奇石展厅时,引起了张平的注意,很感兴趣地多问了几句。

    我跟张平共事多年,知道张平的业余爱好。早些年,张平喜欢收藏奇石,经常跑到山沟河岔淘一些石头。我曾到过张平家,阳台、书架到处都摆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便对马跃说,马局长,我们张书记当年对奇石也很有研究的,你也不带我们见识一下?马跃自然是求之不得,高兴地带着我们去他们局的廉政奇石展厅。

    说是展厅,其实就是副楼的会议室,进门一块大石头,上书“清正廉洁”四个大字,倒也苍劲有力。展厅摆着许多木架子,每个架子上都摆放着石头,各式各样的。

    我是不懂的,只觉得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看着好玩而已,也就是凑个热闹。而张平则不同,他不让马跃介绍,还跟马跃开玩笑,让我自己感觉,你千万别说话,我可不想被你牵着鼻子走。马跃便笑了,说,张书记就是行家。

    张平每一块石头都看得很仔细,从他不时的微笑和频频的点头我能够感受到,这些石头还是不错的。尤其在一块名为“岁寒三友”的石头跟前,张平欣赏了很久,一会儿近观,一会儿远瞧,不停地啧啧称奇。见张平如此,我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粗看不过一块普通的石头,但稍远些细细端详,便能感觉到石头表面的纹理,似松、似竹、似梅,依稀一幅《岁寒三友》水墨画。

    马跃得意地介绍说,要不说张书记就是有眼光,这块“岁寒三友”曾经在我们部里组织的全系统廉政奇石展览中,荣获了一等奖。

    张平点着头说,嗯,不错不错,有这块“岁寒三友”,你这个展厅可就上了一个档次。

    马跃笑得很开心。

    张平突然想起什么,问马跃,马局长,这么多宝贝石头都是你们局里的?

    马跃说,那倒不是,都是局里干部无偿贡献出来布展的,所有权不变,其中大部分是我的,占七八成吧。

    张平又说,玩石头可费钱,你这得花不少钱吧?

    马跃笑着说,我哪儿有钱买石头。其实我很早就喜欢收藏石头了,经常到外面去捡,这些都是这么些年捡的或者跟人换的。早年玩石头的人不多,很容易捡到好石头,但这几年不行了。马跃还说,这块“岁寒三友”也是好多年前在黄岗山脚下无意中捡到的,当时也只觉得好看,后来一个画家朋友看了,便给取了这个名。

    我注意看了下,在石头下方的小牌子上,注明持有人为马跃。

    张平嗯了一声说,你马局长运气倒是不错。

    马跃说,那是,勤快的鸟儿有食吃。

    经常跟张平在一起,我感觉他像是有什么话要说,而且还很重要。果然,张平又仔细看了看“岁寒三友”,突然盯着马跃,表情严肃起来:马局长,我怎么老是觉得这块石头很眼熟,似曾相识啊!

    马跃先是瞪大了眼睛,愣了一会儿脸上才挤出一丝笑容来,这也是有可能的,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两块“岁寒三友”也未可知。

    张平平静地说,三年前,曾有人给我送过一块奇石,我没有收。虽然没收,但我还是认真观察欣赏了,甚至还拍了照。那块石头确实很精妙,名字还是我给取的,就叫“岁寒三友”。送石头的人叫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好像是外地一个老板,姓费吧,对,就是姓费。

    我发现,马跃的脸色变了,不但脸色变了,额头还沁出了汗珠。

    看来,刚反馈完,我这调查工作又得重启了。

    回单位的路上,我对张平说,张书记,您也是一块奇石呀!

    张平回头对着我微笑。

    (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开始是风平浪静的调查反馈会,接着是参观奇石展厅,双方看似和谐,实则暗中较量。 B . 作者善于描写人物表情。如反馈会上,马跃“表情很轻松”,表现了他故作镇静的心理。 C . 小说没有明写“我”如何调查马局长,马局长如何应对“我”的调查,这是运用留白手法。 D . 作者对张平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一位清正廉洁、明察秋毫的反腐干部的形象跃然纸上。
    2. (2) 请简要分析“奇石”在文中的含义。
    3. (3) 请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