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撑,需要开发建设,同时也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进行开发建设。需要强调的是,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并不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情况下是未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致,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自身,在于人们能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发展消耗资源,发展也可以带来资源。也就是说,发展过程也可以是资源反复利用并持续产生效益的过程。实现这样的良性增长,需要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勘探、开采、利用、生产等方面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保护的难点不是保护某些种类的动物或植物,而是保护生态系统,使其保持自然平衡,免受人类不当活动的干扰。这就要求提升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一些草原、山地和荒漠化地区是生态退化风险较大的区域。但这种生态退化可能并非经济发展导致的,相反,有时是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经济运行效率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成效有很大影响。在许多时候,经济运行效率越高,发展过程中就越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运行效率越低,发展过程中向自然索取就越多,排放也越高。在发展过程中,依靠更多更普遍的创新创造,让生产过程更加绿色,让劳动者拥有更高技能,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空间利用角度看,人口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有着重要生态舍义。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就会有更多空间用于生态涵养。因此,城市群的培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有助于形成发展与保护互相促进的局面。从实际情况看,生态比较脆弱、需要特别注重保护的地区往往位于乡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紧迫任务。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需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处理好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应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工业”“生态+现代农业”和“生态+现代服务业”等,通过合适项目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遇制损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普及环境友好技术,需要减少小而散的生产方式,以利于规模化治理污染,从整体上优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要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让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人民群众。
(摘编自戴星翼《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