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 , 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 , 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宋]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②迳,同“径”。③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能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 (1)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 .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 .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 .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2. (2)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古代臣下向君王或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 B . 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 . 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 . 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3. (3)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自幼聪颖,才华受到敬佩。凡他读过的书,看一次就能终身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似不经意,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 . 王安石议论高奇,立志改变风气。上书皇帝,指出当今天下因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而致财力不足、风俗日坏,希望能够革除弊端。 C . 王安石不慕官位,受读书人赞誉。朝廷曾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都被他辞谢了,为此赢得了士大夫们称赞,都恨不能结识他。 D . 王安石矢志不渝,强力推行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即使面对百官的责难,也执意不肯改变,为此他把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都解除了官职。
    4. (4) 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②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

    5. (5) 下列对材料二中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总体描绘了一径翠竹的姿态:郁郁葱葱,浓阴四座;竹影悠长,竹韵清幽;给人们带来了神清气爽之感。 B . 颔联重点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直且瘦,生来如此;老更刚,自许如此;表达了人们对竹子中正刚硬气节的喜爱。 C . 颈联总写竹子的内质特点:运用对比,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 D . 尾联卒章显志,言简意赅,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
    6. (6) 材料二中的诗咏竹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7. (7)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其所采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