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烟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吕后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②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 , 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③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B .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C .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D .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东,战国、秦、汉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一般指黄河流域,泛指战国时秦以外六国。 B . 鹿,指要猎获的对象,常用以比喻政权;后以“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统治权。 C . 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类似“黔首”“黎庶”等;后也用来指做官的读书人。 D . 血食,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祀,故称;春秋战国时常借以指代国家的延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豨死后,吕后与萧相国密谋,以庆贺为名,把托病在家的韩信诱至朝廷,将其斩杀。 B . 面对韩信之死,高祖“且喜且怜之”:喜的是反叛之患已除,怜的是一代英才不再。 C . 蒯通唆使韩信造反最终却免于一死,体现出他的能言善辩和对高祖心理的精准把握。 D . 太史公对韩信的评价可谓客观公正,既肯定了他的志向宏大,又批判了他的居功自傲。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②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5. (5) 蒯通是如何说服高祖赦免自己的?请根据原文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