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画  师

    傅 菲

    师傅说,带你去一趟楼村。东锦坐在自行车后座,不敢问去干什么。师傅也不说,埋头骑车。骑了半小时,到了一个大村子,又拐入一条很狭窄的弄堂,停在一栋青砖瓦房前。屋里人出门迎接,说:“八十多岁的人了,相片也没留下一张,和顺师傅,辛苦你跑一趟了。”

    屋子不大,有些矮,屋内阴沉沉。“东锦,进来吧。”师傅喊了他一声。他犹豫地应了一声,拄着拐杖,撇着脚进去。师傅在厢房门前,端给他半碗酒,说:“嗍几口。”他接过碗,酒进喉咙,针尖一样刺蜇咽喉。东锦看见一个头发散乱的老婆婆,躺在床上。一只黑白毛色的花猫在老婆婆身侧,轻轻叫唤,莹白的烛火在跳动。要画的是一个孤寡老人,离世已四天了。老人是被一个广丰人发现的。中秋刚过没几天,广丰人来收鹅毛鸭毛,推开门,发现老人没了鼻息。

    师傅把老人的头发往两边理顺了一下,细看一会儿,再用一张白布盖了老人全身,反身骑车,回了镇里。东锦不明白师傅为什么带自己去楼村,但他怎么也忘不了这一天。

    第一次随师傅去死者家作画,东锦只有二十三岁。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成了镇里唯一画遗像的人,在他师傅离家之后。

    一天下午,一个三十多岁的矮个子女人,扎两条粗粗的柳辫,穿一双黑头布鞋,鞋头缝了一块四角白布,站在门口,声音颤颤地说:“东锦师傅在吗?”

    “有什么事吗?”东锦从窗户里探出头,瞧了瞧来人。

    女人来到窗户底下,低声说:“我想请你画个遗像。”

    “我没画过遗像。”

    “帮我画一张吧。我得给我男人留一张像。”女人哀求他。

    “你用照片放大,挂起来一样的。照片更真实。现在大家都用照片作遗像了。”

    “我男人没留下照片。”女人抹抹眼睛,慢慢低下身子,蹲在地上,低声地哭了起来。

    东锦默默抽了根烟,说:“我跟你去吧,试试看。假如走相了,不能怨我。”

    她男人是上午断气的。她男人在一家石材厂磨花岗岩面板,干了八年,患上了尘肺病,治了一年多,还是扔下三个孩子走了。三个孩子畏畏缩缩地站在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婆婆身边,呜呜呜地哭。盖在男人身上的白布,显得空荡荡。

    他对扎柳辫的女人说:“给我倒半碗酒来。”闭着眼睛,他一口喝干酒。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撑着床架,坐在床沿。他看见床头墙上,贴着一张鸳鸯的剪纸,尚未完全褪色,窗台的收音机被红布盖着。他摸出一支烟,捏了捏,又把烟塞回烟盒。他的手轻轻地盖在男人双眼上,他的手长久地盖在男人双眼上。他的泪水,泡泉一样涌了出来。

    他坐在房间里,静静地坐了两个时辰,也下不了笔。他看着窗外黑幕般的田野,男人的面容清晰地闪现在他脑海里。但他不能那样画。那是一副久病的面容,他不能把这副面容作为遗像传给死者的后人思念、供奉。死者是一个满面忧愁的人,是一个无数事未了的人,也是一个尽责的父亲,是一个尽职的丈夫,是一个体格强壮的石材厂工人,是一个常年外出谋生的人,更是一个有许多美好愿望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有一副什么样的面容?东锦想象着这副面容。死者患病前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身材魁梧,目光温和,皮肤粗糙,神态憨厚,性格坚忍……于是,他画出了开阔的面部轮廓、粗粝的眼眶、宽厚的嘴唇……

    画完画稿,天麻麻亮了。他把画稿镶嵌进了木质玻璃框。这是他画的第一幅遗像。早早地,弟弟骑车载着东锦去了女人所在的村子。女人抱着遗像,身子哆嗦着,号啕大哭。

    是的。东锦从没想过自己会去给人画遗像。他以为师傅画遗像,仅仅是当作糊口的手艺,和画年画是一个理。他学过八年素描和水粉,他学的是应用美术,他不擅长人物画。但他看到扎柳辫的女人蹲在墙角抹眼恸哭的样子,已无法拒绝。人离世,最后的面容,浓缩了一生的经历。作为一个画师,他要为他呈现一幅最生动也最美好的画像。

    他喝了一口酽茶,回想起师傅离家前的话:每一幅遗像,如一扇黑暗之门。进入黑暗之门的人,在夜空中以星星的名义显现。透过门孔,可以看见火光、海洋和环形山。他的眼眶又红了起来。

    (有删改)

    文本二

    空屋子

    贾 想

    一个人死了

    他的屋子还活着

    空荡荡地

    站在雾中,雨中,雪中

    失去了喧哗

    屋子便瘦下来

    瘦成更加沉默的事物:

    一棵树,一株草,一抔土

    不断缩小,在人的眼中

    最后瘦成一滴眼泪

    在深夜,被想念屋主人的女人

    偷偷抹去

    又滑落了下来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开头写东锦的师傅只顾着“埋头骑车”,既是因为他将要面对逝者而感到内心沉重,也是出于他对自身工作的尊重。 B . 女人穿双黑头布鞋,鞋头缝着块四角白布,表现了女人简朴的形象特点;“声音颤颤”表现了她面对陌生人时的局促心理。 C . 东锦长时间静坐,是为平复心中的百般滋味,更是为了有温度地作画,体现了他“‘神似’而非‘形似’”的绘画追求。 D . 借由自身经历,他终于明白师傅画遗像的真正原因,而自身也愿意如师傅般为他人画遗像,所以结尾处“他的眼眶又红了起来”。
    2. (2) 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成了镇里唯一画遗像的人,在他师傅离家之后”,运用变式句,强调他有了新的身份,暗示他对生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B . 文本一描写不同逝者的居室环境,第一次描写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烘托心情;第二次描写则旨在呈现这一家人对生活的态度。 C . 文本一第二段的语言风格多样:部分用语生动形象,如“针尖一样刺蜇咽喉”;部分用语贴近现实、极具生活化,如“嗍几口”。 D . 文本二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着重书写一个男人生前居住的屋子多次缩小、存在痕迹逐渐被淡化的过程,将情感蕴藏其中。
    3. (3) 东锦第一次独立画遗像,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4. (4) 文本二是“残酷与温情并存”,文本一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