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戏曲在古代虽被称为“小道”,但其人文精神却与正统文学之诗歌、史传相通,所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清代戏曲家孔尚任语),不仅有着“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还能起到鉴古知今、惩恶扬善的作用。社会大众也常常是通过戏曲作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戏曲中所承载和传播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沉淀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今天所谓“守正”,就应该学习、继承古代戏曲这一优良传统。传统戏曲所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锄强扶弱、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生活等,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古典戏曲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好的传统,创作出彰扬新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新作品。

    戏曲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守正”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守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著名戏剧家张彭春、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两位先生对戏曲艺术独特性都打过类似的一个比喻,大意是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每个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形态、语法和语汇。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法、语汇以及独特形态,中国戏曲特殊的艺术语汇、语法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等技术层面。无论是王国维说的“歌舞以演故事”、齐如山所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还是当代论者将张曼君导演的戏曲艺术称为“新歌舞化叙事”,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之根本属性。

    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的关键,在于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严格的四功五法基本功训练。表演是身体的艺术,从业者必须在口、手、眼、身、步等身体各个环节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构成艺术的基本零件,达到举手投足都有“范”,这些功法“上身”了,才算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语汇;另一方面是对经典剧目的反复临摹和领悟。中国有300多个戏曲剧种,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经典剧目,这些剧目是该剧种发展成熟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打磨而形成的艺术精品,它们是剧种艺术精华的结晶,具体体现着四功五法的运用方式和组合规律。如果说基本功是单词、笔画,那经典剧目就是体现着语法等综合要素的完整句子与段落。后学者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反复学习、临摹,逐渐领悟到其所从事的行当艺术的精髓,当然,每个行当都有开蒙戏和代表剧目。戏曲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艺术层面的“守正”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阶段,夯实基本功,加强经典剧目的学习及舞台实践力度,这是今天培养“守正”艺术人才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戏曲艺术基于“守正”而实现“创新”,主要体现在剧目生产上。我们不仅需要按照当代审美要求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演绎,更需要通过新的创作来丰富和发展戏曲艺术。死死守住戏曲艺术遗产,一招一式不允许走样,以博物馆方式进行保护,或许也是某个时期的权宜之计。但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戏曲艺术只有与时代一起前行,契合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需求,才会葆有持久的生命力。

    (节选自吴新苗《戏曲艺术如何“守正创新”》)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被称为“小道”的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及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B . 传统戏曲沉淀了共同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有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C . 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有不同的特点,中国戏曲艺术的根本属性体现为娱乐欣赏性。 D . 戏曲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人,培养其传承人时不可忽视经典剧目的学习与舞台实践。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引证法与喻证法,论述了中国戏曲的人文精神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B . 文章援引张彭春、张庚的观点,论述了不同民族戏剧艺术特点不同的观点。 C .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守戏曲艺术形式之“正”,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 . 文章论述了戏曲艺术基于“守正”而“创新”的基本途径,并且指出其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习、继承古代戏曲的优良传统固然重要,但创作合乎时代要求的新作品才是根本任务。 B . 戏曲守正,既要守其传播优秀精神文化、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又要守住民族艺术的内容。 C . 经典剧目是每个剧种发展成熟的标志,它们是艺术精华的结晶,也是开蒙戏和代表剧目。 D . 强调戏曲的创新,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