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遵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这个字人人散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诗经》有一句:“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皖”的意思是明亮。“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骅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驻”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我国古代有崇尚“正色”的传统“赤”与“青、黄、白、黑”同属五种正色,所以,赤红色的牛马被视为品相高贵。因此,孔子的这句话是说有杂色皮毛的公牛,生下来的小牛犊却毛色赤红,人们可能因为小牛犊出身卑微而不让它当主角,可是圣明的山神水神也会像人一样舍弃它吗?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由这句话后来还引出了“犁牛骅角、犁生骅角”等成语,大意是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卑微的父辈,却生下了鹤立鸡群的儿女。

    实际上,耕牛外表的毛色与样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农业是立国之本,勤劳坚韧的耕牛,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农耕的得力助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耕牛也正在让位于人称“铁牛”的拖拉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见证了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气象与辉煌。

    从另一个角度看,“犁牛骅角”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种写照。中华祖先筚路蓝缕,从在大自然中寻觅食物,到草创农耕文明,学会种植、发明农具、蓄养牲畜和兴修水利,一步又一步、一代接一代地建立并发展了灿烂的中华农业文化。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更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抚今追昔,正是中华民族这种坚忍不拔、默默奉献的“耕牛”精神,让中华民族如山如阜,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张一清《“耕牛”精神代代传》)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疫”字让人敬而远之,是因为它的字形结构中,有让人避之不及的“疒”。 B . 在宋代,立春之日有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催耕、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 C . “耕牛”与“犁牛”不同,“耕牛”是耕田的牛,“犁牛”的品相更加高贵。 D . 耕牛的毛色与样貌同它们服务于农耕等事务的能力与态度一样,都非常重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农耕时代讲到农业现代化时代,抚今追昔,展现了我国“耕牛”精神的代代传承。 B . 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兼顾论述逻辑与文化底蕴。 C . 文章第二段以《诗经》中的诗句为例,得出牛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重要工具的结论。 D . 文章第四段引用孔子关于小牛犊出身卑微的话,表明了作者“不以出身论英雄”的主张。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耕牛是灿烂 中华农业文化的助推者,是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新农业的辉煌的见证者。 B . 现代化农业中将不再有耕牛的一席之地拖拉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正逐步取代耕牛。 C . 中华祖先建立并发展中华农业文化的过程正是坚忍不拔的“耕牛”精神的真实写照。 D . 今天中华民族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再需要勤劳坚韧的“耕牛”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