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 ,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释】①司马谏议: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当时任右谏议大夫(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学家,编撰有《资治通鉴》。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主国政。次年为相。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B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C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D .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某启,古人书信正文开头的格式。某是自称,某启本文中意为:鄙人王安石请启。
B .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设职官各有专司,故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 . 盘庚,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决定迁都到殷。
D . 会晤,有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的意思。在本文中是“相见会面”的意思。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文章没有任何客套话,紧紧扣住保守派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它事情,言简意明,结构严谨。
B . 本文重在驳论,反驳有力。有直接反驳,有举出根据进行反驳,有列出史实进行反驳,层层逼进,整个反驳明确有力,是驳论文的典范之作。
C . 本文气势磅礴,寓刚于柔。文章立足于理,理足气盛。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同时擅用反语气盛言宜,铿锵有力,但语气很委婉,柔中有刚。
D . 本文笔力精锐,说服力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现出了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