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看久了,会不认识
①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字原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繁,却会在长时间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不仅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出现相同的感觉。
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盯久了,我们的大脑便只关注它的字形,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短暂的陌生感。通常,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再回过头来看,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③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加拿大学者莱昂·詹姆斯创造了“语义饱和”这个概念,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④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⑤首先让我们搞懂大脑在“认字”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
⑥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了这个图案信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知识仓库里寻找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在识别文字时,字的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会刺激神经元。被刺激后,神经元向神经中枢发送信号。神经中枢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找到正确的语义后,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⑦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就会发生改变。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的字形,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被反复刺激,神经元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间内多次反复神经元会感到疲倦,然后选择偷懒直至罢工—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这时,我们看到这个字就只剩下它的形状而短暂不理解它的意思了。
⑧莱昂·詹姆斯表示,大部分字都可以让我们体验“语义饱和”。也有例外,举个例子,陕西传统风味面食名吃biángbiáng面的那个biáng字(如图):
⑨不论我们盯多久它也很难在我们的脑海里分崩离析。因为它的字形结构太复杂了,且乍一看很是陌生,会让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比对时更加专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偷懒。
⑩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常见字。我们观察这些字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忽视这是一个汉字,而去关注它的笔画与图形,然后“脑补”成其他符号。
⑪比如,请你盯着“韭”这个字多看一会儿。很快你就会忘了这是一个字,而觉得它像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义”字,看久了像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一些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字,会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比如“的”字,你盯久了以后,就只能分出“白”与“勺”了。
⑫在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会出现类似的感觉,也是相同的道理。其他感官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都属于神经活动中出现的偷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