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垦利期中)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完成下列小题

    吕梁山里的新生活

    葛水平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是一首好唱又能感怀乡情的歌,诞生于上世纪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不少山西人皆会哼唱。

    歌曲中的吕梁山是中国山西省西部的山脉,也是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它是黄河中游干流与支流汾河的分水岭,整个地势呈穹隆状,中间一线凸起,两侧逐渐降低。这条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宛如一条脊梁。

    四十八岁的刘公平,家里排行老六,父母亲是农民。因为刘家孩子多,刘公平念完小学四年级就外出打工了,啥都干,啥赚钱干啥,拼的都是力气。他下煤窑干了三年,一个月七百元——那可是三十多年前。

    接下来日子怎么过?力气下到田里,却很难养活一家人。刘公平跟着人去太原搞装潢,学了手艺再单干,一干就是八年。后来又选择了养猪。养猪十年,市场起起伏伏。就在刘公平考虑下一步干什么时,秋水河畔的庙坪村刚选出了一位村支部书记。这位叫乔伟顺的共产党员后来影响了庙坪村,也影响了刘公平。

    2011年冬天,庙坪村两委进行新一轮换届,村里来人“请”乔伟顺回乡,说的一句话把乔伟顺震惊了:“咱村目前有四百多名单身汉,就是因为村里穷。姑娘一听是庙坪村来提亲,话都不让说完。”来人缓缓起身,腰弯成一张弓,抱拳道:“庙坪村得有个带头人。”

    回到庙坪村,伟顺坚决要求恢复小学,建好了小学,乔伟顺又想:农村说振兴,说脱贫,没有产业,振兴、脱贫就没有依托,还得兴产业!乔伟顺决定自己先试验种香菇,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2013年,香菇试验种植成功,他信心大增,决定成立合作社,吸引村民入股种植。有的村民一开始阻拦他们,乔伟顺现场做工作,并承诺,一亩地一千五百元流转。

    土地盘活了。但要搞建设,村里还是没有钱。为解决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乔伟顺带头拿出自家全部积蓄不算,还访亲拜友,个人为村里转借回一千万元做垫底资金。香菇大棚建成后,单身汉们有了上班的地方。生活稳当了,收入增加了,仅2014年夏秋时节庙坪村就有三十多家结婚。第二期工程从2015年5月开始实施,已新建出菇棚架三十五个,新建了冷库和恒温育菌室,又添置了价值十五万元的机械设备。

    看着庙坪村的发展,城庄镇的刘公平心动了。 刘公平回到村庄,看到庙坪村大变样,人们搞香菇种植正干得欢。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原来四百多名找不到媳妇的,如今都娶妻成家了。刘公平想,都是秋水河畔,别人能干成,我也一定行。当时只要农民成立合作社,就能够免息贷款种香菇。刘公平游说了上城庄几位老实、名声好的人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一开始盖了三个大棚,香菇五个月成品,他又赔了。庙坪村的菌袋长势丰满,他的菌袋却悄无声息!敲打、摇晃、针扎,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焦灼着,期盼着,因为他知道,第一茬香菇的产量是决定收入高低的关键,一旦错过了,靠以后的几茬香菇很难弥补。

    刘公平找到乔伟顺寻求帮助。乔伟顺带着技术员到上城庄帮助刘公平,技术问题很快解决了。几年种植,刘公平有了收入,添置了烘干机、冷库,一家人黑天白昼就生活在菌棚里。天天侍弄菌菇,刘公平的手总是沾满泥土,出门遇见熟人时,刻意把手往身后放,生怕一握手把别人的手也弄脏了。村里人笑说:刘公平讲究起来了!

    刘公平说:去年,香菇种植合作社前期投资不到六十万元,收入将近六十万元,政府给我们菌棒补助二十一万元,我个人赚了八万。县里和乡里干部三天两头给我们支持,他们像兄弟一样耐心地讲解国家政策,我总得做点啥吧?我就想让更多的农民加入我们的合作社,让更多的贫困户富裕起来,这样就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说到此,刘公平自己也笑了。正好进来几位合作社农民,穿戴整齐干净,一脸喜悦。刘公平说:我出门见人比他们还讲究,我心里有梦想,等香菇赚了大钱,也盖一座楼,你们来了进办公室,不用在香菇棚地上坐小板凳,而是坐沙发。

    没有人比农民更知道用勤劳表达感恩了。他们勤劳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不同于祖辈的新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0-09-16有删减)

    1. (1) 故事中的乔伟顺为家乡做了些什么?
    2. (2) 第2段有什么作用?
    3. (3)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有许许多多像乔伟顺,刘公平这样的人,请你说说你对他们的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