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0·杭州模拟)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向西方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材料二: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故夫变着,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维新派代表)

    1. (1) 概括材料一中与“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直接相关的18世纪中后期发生的一件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军火”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一旗号。并从“民生日用”和“军火”两个角度举例说明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的措施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相比起洋务运动,维新派学习西方的进步之处是什么?两者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