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绍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举考试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千年之久,及至清代形成了极为完备的体系。《清代河南乡试研究》就是系统研究有清一代体制尊为卷念的河南科举乡试的关键性要素的一本书。

    科举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精细的制度,乡试在科举制度各级考试中举足轻重。该书从制度史和活动史视角出发,不仅兼顾清代科举乡试中普遍性的要素,而且探明了清代河南乡试的特殊性。作为一部区域断代史专著,该书内容涉及清代河南乡试的试期和配额、规程和仪节、经费和供应、考官和执事官、解元和举人的地域分布等。该书首次使用《甲午科河南乡试仪节》《豫省文闱供给章程》两种珍贵的科举文献,不仅纠正了以往人们对乡试的一些错误认识,发现乡试日程并非每场考三天两夜,而是两天两夜;还对清代乡试闱中人员用具供应状况展开了探究。

    我们在书中不仅能够管窥作为历史存在的清代科举制度和文化,也能激发对当代中国考试制度和文化,尤其是高考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从制度设计来看,在科举考试体系中与高考相似度最高的应属乡试。清代乡试以省为单位举办,类似今天的高考分省定额录取制度。乡试日期一般在农历八月,高考举办日期也定在每年公历六月。当然,在特殊时期,两者考试日期均会相应调整。乡试考试日期调整一般会受到战争、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高考时间则主要受到灾害和突发情况影响。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就是一个例子,受疫情影响,考试时间由以往的6月调至7月。

    清代乡试中实行分区定额之法,由朝廷“依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赋之轻重而定之",类似今天的高考分省定额录取制度。作者对清代河南解元和举人的地域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也对认识当代高考招生录取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由于清代河南从未实行地区“保障性名额"政策,解元和举人的地域分布可谓自由竞争的结果,直接反映各地科第文风高下,而这实质上又是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一种折射。当下各省之间虽有高考招生计划名额的分配制度,但是省内各地区之间并未再进一步设置招生名额配给制度,于是省域内不同地区在高考中进行自由竞争,因此录取结果往往集中于省内教育水平发达地区,这就启发我们不应忽视省域内各地文化教育公平策略的制定。

    河南贡院是当时四大专用考场之一。乡试有关官员——考官和执事官从选派入闱到阅卷,考生从入闱点名到交卷出闱均有一系列严格规制,在揭榜次日还举行鹿鸣宴,宴请考试有关官员及中举之人。当代高考从命题到评卷也有一系列严格流程,在规章制度上虽然没有乡试那般烦琐,但为防止舞弊、维护考试严肃性的各项措施也相当完备,甚至使用了提高考试各项工作效率的先进科技手段。尽管没有官方举办的发榜后的礼仪活动,但是高考成绩揭晓和录取结果发布后,民间自发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并不鲜见。

    至于考试经费,无论是乡试还是高考都主要由政府给予专门的财政支持,以保障考试工作的正常运行。不同的是,乡试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专门用于修缮、改建或扩建贡院;而当代高考经费主要用于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作者在书中还考察了清代乡试闱中人员的饮食和用具供应状况,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科举场面。

    (摘自刘亮《清代河南乡试研究及启示》,见中国社会科学网)

    1. (1) 下列对材料中“清代乡试”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代乡试日程并非大家常说的每场考三天两夜,而是每场两天两夜。 B . 清代乡试日期一般在农历八月,但会因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调整。 C . 清代乡试实行分区定额之法,但未实行地区“保障性名额”政策。 D . 清代乡试经费由政府给予专门的财政支持,大部分用于修缮贡院等方面。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南历史久远而辉煌,是古代华夏文化圈的中心区域,科举制诞生后,这一区域科第人才辈出、科甲文化积淀深厚。 B . 研究河南科举乡试,不仅可以了解清代科举制度乃至文化教育,也可以帮助认识当代中国考试以及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 C . 清代河南乡试的特殊性,既是相对于清代科举乡试中普遍性来说的,也是说明河南乡试过程中会遇到战争等一些特殊时期。 D . 虽然河南乡试是清代科举的一个很重要的侧面,但是探究河南科举的历史和制度,仍然无法替代考察整个清代乡试制度的变迁。
    3. (3) 请概括《清代河南乡试研究及启示》一书是研究清代河南乡试“最为完备”的一本书的几个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