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南京条约双称《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材料二: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田赋之外的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
材料三:洪仁玕,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在香港期间,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
材料四: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