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昏黄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常跑这条线的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台儿沟的姑娘。
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 . 她不知走了多远,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在鸣叫着提醒她。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 .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
(2)
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或情感,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的出现,使她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双手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这样表达似乎更简洁,作者为何不采用这种表达呢?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