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 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 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 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 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 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论仁义》)

    注:①元龟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 来他在傅岩筑墙为生,沦为奴隶,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从此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 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B .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 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C .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

      /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D .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 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祚,国运气数,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在文中指 前者。 B . 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 国贤才。 C . 甲仗,指披甲执兵的卫士,也泛指武器。“甲”是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 制成。 D . “顿首”同“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都是古代的交际礼仪,以头触地,用于臣拜君,诸侯对天 子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总结帝王兴盛之道,认为以“仁义”治理国家,国祚延长。该观点与《谏太宗十思疏》“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相似。 B . 唐太宗对内文治天下,保持民间风俗习惯,用仁义抚慰百姓,彰显朝廷威信,顺应民心,去除苛刻 法令,不做背信弃义的事。 C . 房玄龄将库房兵器数量与隋朝对比,认为军事筹备充足。唐太宗以史为鉴,从隋亡中总结出百姓安 居乐业的重要性。 D . 唐太宗善于虚怀纳谏。无论是王珪选贤治理建议,还是杜正伦的任人之说,唐太宗多诚然接纳,或 择善而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

      ②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