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1·江苏模拟)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颚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RC)识别,经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吻侧核(NS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在味觉皮层中,产生甜昧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如下图)

    1. (1) 味细胞上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 (2) 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⑦处传导形式分别为,最终传到产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
    3. (3) 据上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是:当动物摄人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能、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会(正、反)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
    4. (4)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如下图1所示。Sy17基因与图示两种方式有关,科学家检测了野生型(WT)和Sy17基因敲除(Sy17-KO)的细胞两种神经递质(CA和ATP)的释放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

      据图1可知同一种递质不同释放方式的释放量是(相同、不相同的)据图2可推测CA囊泡融合方式在WT中为,而在Syu7RO中为;Sy17基因缺失(影响、不影响)神经递质ATP的释放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