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城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江南北遍地冒出城市“森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问题也相继袭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无视城市规划、盲目建设新城新区、无序扩张,遭遇“成长烦恼”,患上“城市病”。这些病症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②“城市病”是城市定位、结构和功能问题,主要病因是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未超前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最终造成的危机。

    ③着眼未来和长远谋划、推进,这是国家借鉴中医理论,综合施治,治疗“城市病”的妙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一时,难除病根;守“一亩三分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低效无序甚至恶意的竞争,浪费资源,损人害己。

    ④城市规划需要走下“空中楼阁”,真正精准落地,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民众公平热情地参与城市治理和管理。城市何时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病症自然也就消退、消失。国家正在探索良性治理的“药方”。在经济领域,社会福利托底,饱汉关照饿汉饥;在社会领域,赋予公民发言权,更多地知情、参与和监督,搭建公平的制度和程序平台,管控“个人人脉”,不拘一格降人才。

    ⑤欧美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适应城市、产业和社会多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批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中国也方兴未艾,小镇中包括完备的教育、医疗、金融机构,还有大量手工业生产。小镇的生活能让居民与自然更贴近,与农业和粮食生产更亲近,与动物更亲近,能够从容地参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各种兴趣爱好,随时欣赏美景,享受生活乐趣。

    ⑥面对迅速膨胀的城市,治疗城市病,既要靠内部生长动力,还要靠外部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有周边新型城市群形成了,北京的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直至根除。如今,交通拥堵已不再是少数大城市的专利,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加入了“堵城”的行列。治堵,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治理交通拥堵,各城市不遗余力,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牌”、广州等城市的“限购令”,都是从“堵”的角度控制汽车数量。数据显示,我国多数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刚过三分之一,与国外同类城市差距较大。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把社会财富、基本公共服务的蛋糕分公平,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⑦变革生活方式,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追求绿色生活、文明生活。城乡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让生命更精彩,才是美妙的方案。

    (摘编自厉彦林《城市》)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成就突出,但城市人口日益增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多种“城市病”,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B . 治理“城市病”只有借鉴中医理论,长远规划,综合施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片面、狭隘的治理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损人害己。 C . 作者认为,面对城市的“堵”,“摇号”“拍牌”“限购令”等措施只是“治标”,“治本”的唯一途径是改善提升公共服务。 D . 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众在城市治理和管理中的作用,让城市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前两段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城市病”的种种症状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 . 文章第三段至末段,主要谈如何治疗“城市病”,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从治理理念、举措等角度论述了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C . 文章论述深入浅出,兼具感性与理性,如第三段通过援引几个俗语,把两种不正确的“施治”理念简明而形象地揭示出来。 D .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类比等论证方法,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条分缕析,认识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城市发展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者要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B . 建设特色小镇,让居民亲近自然,亲近动物,享受生活,也是治疗“城市病”的好方法之一。 C . 治疗“城市病”既要靠内部生长动力还要靠外部疏解,北京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成功案列。 D . 美好的城市能让居民感到贴心、安心、放心,美好的城市生活应是绿色生活、文明生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