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史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赏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1. (1) 对下列各句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闻而悼之   悼,哀悼 B . 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 C . 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D . 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 飞之三日而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 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 (3) 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 .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 .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 . 三段文字虽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4. (4)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苏轼传》)    俟过此,当为卿罢京(《王安中传》) B . 其见重如此(《王安中传》)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路) C . 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王彪之传》)    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王彪之传》) D .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苏轼传》)    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王彪之传》)
    5. (5)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王安中传》)    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田子) B .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孙叔敖)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孟子) C .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田子)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D .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王安中传》)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韦陟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