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1高三上·海淀期中) 中国近代的土地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界已认识到了农村不发展,国家发展的问题就一个也解决不了的事实。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工业品就不可能有广大的市场。农民的愚昧、知识的低下,又使劳动力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式工业的要求。在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农村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农村资源得不到开发,也就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其所需要的原料和商品粮食。苛重的地租、高利煲榨干了农民的血汗,又使农村不能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

    ——摘编自刘方健 史继刚《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

    国民革命时期

    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

    土地革命时期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

    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不发达、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影响。
    2. (2) 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主张),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其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