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安徽竞赛) 现代文阅读II

    新坟

    台静龙

    在这六月里,市上并不像冬腊月那样的忙碌,除了几个乡下人,上市卖柴火和买零碎的什物,其余大概什么生意都没有;所以掌柜的先生和徒弟们,都喜欢这个清闲月。

    午饭后,大热的长天,自然都要睡午觉的;这时市上比什么时候还静得有趣,可是乡下人在田间生活,却大大的相反,因为这六月正是乡下人不能偷懒的时期。

    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隆盛茶馆灶上的劈柴火,烟焰冒得二三尺高,开水壶扑扑地沸腾着。这时候一些人都慢慢地聚集起来,有张二爷,汪老光,萧二混子这些人。他们都在等吴二先生说《八蜡庙抢亲》。

    “怎样还没来,日头马上偏西了。”有的等烦了这样地说。

    “想必是鸦片烟瘾没过足,你信不信?”萧二混子接了说。

    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

    “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

    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

    “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阿,你听放炮了,劈拍,劈拍,劈拍-拍。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

    “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同喜,同喜,多喝一怀,这喜酒;哈哈,真热闹,劈拍,劈劈拍-拍!”

    “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是什么呢?”

    “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缎,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吐沫喷得满衣都是的。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

    “对啦,对啦,有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大家目送了她走,吴二先生还未来,都不免有点烦躁,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他不知道她,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

    “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折磨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这时候,吴二先生手里拿了一块被汗抹光的木令牌来到隆盛的门口,向认识的打了招呼,顿时大家静默了。

    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因为夜间不能睡,必得弄点酒才好过。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到这样了,还问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入他的,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至于现在没饭吃!”

    老七忽然想着什么似地将楼门开开,伸头向外探望,见没有什么,于是又将楼门重新关起。

    “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缘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见的。”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

    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秋节过后,市上渐渐是不大清闲了,四太太已不常在街上,但大家也并不感到寂寞,好像她已经从人们的心中遗忘了。

    四太太可是较以前更寒瑟了,她几乎成天都在她儿子浮厝①边守着,要是从南乡往市上来,

    经过那大河旁的小义地,便可以看她在那里;她那颓丧的神情,与无力眼色的惨光,见了人来时,她总是要招呼的:

    “请进来,喝一杯喜酒罢……看看新郎……”

    “你怎么在这里呢?”有时候行人是这样问。

    “怎么?我家在这里,你不知道吗?”她因为人家不知道她住在此处,便有些愤愤,“你看,我的儿子,我的新媳妇,不都是住在这里么?”

    “小姐呢?”

    “女儿么?是人家人,已经出嫁了!”她于是高兴起来,发出一种直嗓音的“哈哈”笑声,“你晓得么?女儿嫁了,媳妇娶回来了。”

    气候既已交秋,正是多雨的时令。这一次连阴了六七天,市上的人更不注意四太太的行动。

    重阳节的前一天,从隆兴茶馆里传出了四太太的消息,就是不知怎的,她将她儿子浮厝上草燃着了,她便被烧死了,据说她这事发生在夜间,人们都在梦中的时候。

    去看的人很多,在这一大堆浮厝的灰烬里藏有一个小小的黑团,这便是她的尸体,大家都为之叹息。有的说,“幸而她女儿的棺不在这里,不然,她母子三个都要这样葬送了。”

    地保周大发告诉了她家五爷,出了钱,将那灰烬埋在一起,筑了一个小的新坟。

    从此以后,每逢无星无月的黑夜,老更夫昂三总是同着老七一块在街上打更或敲梆子。但有时候,仿佛还能隐隐地听着一种凄惨的声音: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

    (节选自1935年鲁迅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有删改)

    【注】①浮厝:用砖石将棺木四角垫高,离地三寸,暂不入土归葬,称为浮厝。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四爷在抗战胜利前,很是风光,这从更夫昂三与老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B . 赵四爷生前作恶多端,加之其坟地不好,又是长门,其遭遇凶险是必然的。 C . 四太太烧死后,“去看的人很多”,这既有同情的成分,更有看热闹的心理。 D . 小说从民间取材,四太太的“疯言疯语”为作品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勾勒了一幅旧农村市镇生活图,让读者得以初步窥见当地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也为四太太出场提供了背景。 B . 一边是人们对吴二先生翘首以盼,一边是人们见到四太太时厌烦打趣,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凸显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C . 小说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四太太这一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 文中划线句子“气候既已交秋,正是多雨的时令”,不仅点明了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强化

      了小说凄清、悲凉的氛围。

    3. (3) 小说反复叙写“····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 (4)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四太太,可围绕四太太却写了少年烟匠等各色人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