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②为小渠,冬夏不枯。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③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④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⑤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有删改)
(注)①罅(xià):裂缝,缝隙。②浸:渐渐,逐渐。③白野公:人名,时任秘书卿。④动:动物。⑤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