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上·綦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解衣睡   ()           ②无与为乐者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④相与步于中庭 ()

    2.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 . “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 . 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4. (4) 文中最后一句作者自称为“闲人”,下面链接材料中又有“闲者”,根据内容,说说“闲人”和“闲者”有哪些共同点。

      【链接材料】 

      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选自苏轼《临皋闲题》)

      【注】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两税:夏秋两税。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