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4~15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1749~1759年,英国出生在医院的新生儿的死亡率为1/15,1799~1800年下降到1/118。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前,东南部和伦敦因其自身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而人口发展最快、密度对大、数量最多,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在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在中国共设立商埠92处,在23个城市开辟了租界和租界地。通商口岸城市仅占城市总数的1.6%,而人口却占城市总人口的28%。外国学者曾估计说:“1853年,上海租界内住有中国人约500名,自1853~1854年间,因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发生战争,逃难移入租界的人数激增。紧接着太平军来攻,1860年租界人口一跃而达30万人。20世纪初,浙江农业歉收,“省城骤添数万人”。近代中国,农业过剩人口既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直接后果,也不可能被工业部门所吸收,这种矛盾发展的直接后果,非但不能解决农业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反而使城市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
——摘编自行龙《人口因素与中国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