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发生严重积水、内涝。郑州市在2016年时已成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人们可能会有疑问,经过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仍然防不住内涝?
什么是内涝?中规院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表示,它主要是指本地发生较强降雨,雨水在局部积蓄,达到一定深度造成一定危害的城市灾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贾海峰也表示,城市内涝之所以形成,城市化①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不透水建设,使水循环受到干扰,产生的径流比较大。有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量下,和自然的区域相比,高度城市化区域所产生的径流量可以达到5倍左右。
但郑州此次并非普通内涝,王家卓说,而是洪水跟内涝交织在一起。从视频上可以看出,郑州多条道路上已经形成快速流动的洪水,远远超出了城市蓄水、排水的极限。贾海峰也认为,郑州此次积水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这是极端天气造成的内涝,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灾害。
王家卓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当然有效,但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海绵城市建设也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贾海峰也表示,郑州在试点海绵城市之时,只是在城市里选一个特定的区域(按国家要求,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对动辄就是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而言,十几平方公里面积是很小的。而且每个系统都有其极限,人们常说海绵城市是“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但并不是说建完海绵城市,所有的内涝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不现实的。
王家卓表示,极端天气没办法避免和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灾害损失。首先,要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包括加强对灾情的预判,明确各预警等级的内涵,完善应急预案等。还要加强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民众主动躲避灾害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大投入,提高设施标准。另外,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多做一些“留白增绿”的措施,多给水留一些空间,才能减缓灾害。贾海峰则认为,应该重视韧性城市②建设,才能在碰到类似的极端降雨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能够快速恢复城市功能。
(摘编自庞无忌雷晓琳《权威解读:郑州严重内涝为哪般?》,中新社2021年7月22日)
材料二:
近几日北京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城区以及东部都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由于雨势较大,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出现“龙吐水”景观。游客们纷纷赞叹,古人智慧实在太高了!
事实上,自从故宫建成以来,纵使北京故宫暴雨多么大,其他地方再怎么被淹,唯有这座600多年的故宫被淹次数却是屈指可数。故宫的排水设施,离不开一群工匠,曾建造过南京皇宫的他们,在修建故宫时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设计故宫排水系统,他们将故宫排水系统分为内外两套。
如何保证一个建筑物最大程度不被淹呢?自然是需要地势高。这些工匠们在故宫每一座宫殿下面都修筑代表帝王权威以及具有佛教意义的须弥石座,同时避免木质建筑被水浸。整个故宫北高南低的地理坡度,高度相差1.22米,本身具有自留排泄的能力,但因重重院落相互阻挡,自流能力也就相对削弱。因此故宫每个院落还设有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以皇帝走的正中御道为界限,水线又因东西两边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坡度,雨水就会通过沟渠从东西两侧流入护城河。每年春季工人会重新淘挖渠道,避免沟渠堵塞导致排水无法流畅。另外,故宫的夯土层要做得紧实,还要有相当的厚度,就好像在地下铺设一块巨大海绵,保持良好的吸水性和容水性。而对比普通路面的水泥路,故宫地面铺设的青石砖能够很好下渗雨水,减少雨水淤积。
而外部排水,故宫外部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也就是现在北海、中海;第三道是外金水河、筒子河。
故宫的“龙吐水”,无疑是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这些匠人们的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以及超前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给我们如今城市建设一个很好的参考呢?
(摘编自《为何600年以来,故宫几乎没有积水》,百度“百家号”2020年8月2日)
材料三:
日本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周围堤岸上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湿地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坡面上做了绿化,在保持良好净化作用的同时使景色清新自然。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唯一的亲水区域;在丰水期,当暴雨来临时,警报提醒游人疏散,此时的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
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摘编自《城市内涝的国际经验》,中国气象报社2021年3月17日)
【注】①城市化:指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②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