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缓解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影响,北京市快速启动实体书店扶持项目,首批扶持资金已于近期发放。共有161家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有13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市最美书店”、94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市特色书店”而受到奖励。
据了解,北京市今年把扶持实体书店的重点放在房租补贴上,并适当扩大补贴覆盖面,增加补贴书店的数量,着力解决房租这一实体书店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最大成本负担。特别是探索性地推出在书店保证承诺的前提下,提前预支4月至6月房租成本补贴的政策。此外,对在文化内容、经营模式和惠民服务方面具有特色,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书店予以奖励,鼓励实体书店向“小而精”、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摘编白《北京161家实体书店获资金扶持》,“人民网”2020年4月2日)
材料二:
变局之中,一些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公司尝试投资实体书店,将“财商”融入“书香”。
借助商场选址地利优势,2020年世界读书日当天,无界书店创新推出“无界盲选”,引发当地读书爱好者的关注,多次紧急补货仍一再售罄。“搭上‘盲盒经济’的快车,既为实体书店带来热度,也为进一步开展多元业务提供了可参考模式。”无界文化总经理陈丞告诉记者,盲盒经济是疫情之下实体书店“曲线救国”的新尝试,类似还有直播带货等多元业务转型,大家都在不断探索。
由格力地产创办的无界书店,似乎已经逐步突破书店本身的概念界限,逐渐实现着由“艺文空间”到“城市文化客厅”的转变,成为珠海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和朋友经常到无界书店看看,买文创、看书、喝东西都可以。”珠海市民刘玉洁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开在商场的书店,这里更像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公园。
互联网思维,也改变着实体书店的格局。“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经营者要适应经营用户的思维。”厦门十点书店总经理黄晓玲说。2018年底,文化品牌“十点读书”的全国首家实体书店在厦门开业,依托其在线上搭建的完善供应链与在全网积攒的3800万粉丝,店铺经营逐渐步入轨道,线下每日为线上贡献的活跃会员数量越来越多,日均流水突破200万元,各地分店也筹备落地。
(摘编自《实体书店路在何方》,《经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三:
书店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直接体现在书店的具体功能上。在这一点上,每个“走心”的独立书店经营者都有自己的秘诀。其中,有的书店专注特定领域,不仅能满足这一领域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还时常能发掘领域内的冷门好书,让读者感到惊喜;也有书店经常组织专题讲座、作者交流活动,广结四方朋友,让书店成了思想交汇的文化讲坛。当然,公共文化空间不一定总要“端着”,有些书店致力于打磨“颜值”,通过亮眼的传播效果增进公众对阅读的兴趣;也有书店把小朋友当作最好的读者,想方设法为亲子阅读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政府一端,除了现行的“书店免税”等优惠政策以外,探索政府与书店的合作空间,让两方的文化资源优势互补,不失为一条可行道路。各地有关部门本身就负有组织文化活动、提升本地文化建设水平的职责,在承办者的选择上,优秀的独立书店完全可以被纳入考量,这既能发挥书店本身的优势,也会为书店引来不少客流,让这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地标。
而在商业领域,企业同样应当有所作为。近年来,不少大型综合商业体都会专门为书店留出空间,提供一定的优惠,鼓励书店经营者在卖书的同时组织文化活动,或是扮演“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在功能定位上,综合商业体里的书店,并非为了赚钱,而是用于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综合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书店的经营者得到了优惠,企业也可以把书店当作一块招牌。这种做法与其说是“让利”,不如说是“双赢”的表现。
(摘编自《留住书店不该只是“书店病人”的情杯》,《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