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 1. (2021八上·瑞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选自《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已经实现的理由。 
    3. (3) 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