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但近年来,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地摊经济”几乎退出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整洁了,城市烟火气、生活味儿也淡了。
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前段时间,成都市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两个月来,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成都市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政策制定会更加人性化。粗暴的“一刀切”切掉的是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
(摘自《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新华网2020年5月25日)
材料二: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零售巨头也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月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赊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5月26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5月29日,阿里巴巴推出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
(摘自《扶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京东、微信支付、美团、苏宁都出招了》,澎湃新闻2020年6月2日)
材料三:
“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一些城市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恢复更有热度。
(摘编自《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人民日报》202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