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朝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战国策》书录【注】

    刘向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 , 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之,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 , 期会以相。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后,众贤辅国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 , 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俗。是以苏秦、张仪之属,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关中,天下不交兵二十有九年。

    然秦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至始皇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周施王道,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之谋策者,不得不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 , 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有删改)

    【注】书录:综述书籍的版本、评论和源流等内容的图书目录。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其余业遗                   烈:功业 B . 期会以相                     一:协调一致 C . 至秦孝公礼让而贵战争         捐:抛弃 D . 从横短长之说                 生:谋士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众贤辅国既没                 天下不交兵二十有九年 B . 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俗         不敢窥兵关中 C . 至始皇四塞之固               不得不势而为资 D . 自上之                       之谋策者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卒致刑错四十余年          最终使刑罚放置不用四十多年 B . 歌说以相感                      用典雅的诗歌和圣人的言语相感召 C . 敌侔争权                        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 D . 虽不可以临国教                即使不可以临时指导那些国家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第一段用几个“有所”句,表现周朝德政影响深远。 B . 作者认为在孔门七十二贤推动下,春秋之后王道尤为兴盛。 C . 本文与《过秦论》都认为地理优势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条件。 D . 本文指陈千年历史大势,纵论时代变化特点,文风平和浑厚。
    5. (5) 本文与《过秦论》都论及秦的灭亡。请结合本文第四、五段与《过秦论》最后一段的内容,概述它们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