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得说秦王。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B .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C .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D .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郡县制,是秦在统一六国后首创的。
B .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C . 《书》,儒家经典《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 . 黥,古代肉刑的一种,特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斯由楚入秦后,先被秦相吕不韦任命为郎官,得以有机会游说秦王,得到秦王赏识,先后担任如下官位,长史、客卿、廷尉和丞相。
B . 秦王派遣谋士怀揣金玉到各国游说,对不肯接受的人就用利剑把他们刺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利诱威胁、软硬兼施为秦国招纳贤才。
C . 秦废除了分封制度,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以避免国家以后陷入战乱。齐人淳于越则以殷周为例,提出了反对意见。
D .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法律,统一文字,秦始皇视察各地,平定四方少数民族。李斯都付出心力。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②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
-
(5)
秦王朝建立后,面对天下散乱、私学盛行的局面,在文化治理上做出了怎样的取舍?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