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准诏言事上书

    (宋)欧阳修

    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术也;纳一言而可用,虽众说不得以之,此力行之果断也。知此二者,天下无难治矣。

    伏见国家自大兵一动,中外骚然 , 陛下思社稷之安危,念兵民之疲弊,四五年来,圣心忧劳,可谓至矣。然而兵日益老,贼日益强,并九州之力讨一西戎小者,尚无一人敢前,今又北戎大者违盟而动,其将何以御之?从来所患者夷狄,今夷狄叛矣;所恶者盗贼,今盗贼起矣;所忧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赖者民力,今民力困矣;所须者财用,今财用乏矣。陛下之心,日忧于一日;天下之势,岁危一岁。此臣所谓用心虽劳,不知求致治之要者也。近年朝廷开发言路,献计之士不下数千,然而事绪转多,枝梧不暇。从前所采,众议纷纭,至于临事,谁策可用?此臣所谓听言虽多,不如力行之果断者也。

    伏思圣心所甚忧而当今所尚阙者,不过曰无兵也,无将也,无财用也,无御戎之策也,无可任之臣也。此五者,陛下忧其未有,臣谓今皆有之,然陛下求得而用者,未思其术也。国家创业之初,四方割据,中国地狭,兵民不多,然尚能南取荆楚,收伪唐,定闽岭,西平两蜀,东下并、潞,北窥幽、燕。当时所用兵财将吏其数几何惟善用之故不觉其少何况今日承百年祖宗之业尽有天下之富强人众物盛十倍国初。故臣敢言有兵、有将、有财用、有御戎之策、有可任之臣。然陛下皆不得而用者,其故何哉?由朝廷有三大弊故也。

    何谓三大弊?一曰不慎号令,二曰不明赏罚,三曰不责功实。此三弊因循于上,则万事弛慢废坏于下。臣闻号令者,天子之威也;赏罚者,天子之权。若号令不信,赏罚不当,则天下不服;故又须责臣下以功实,然后号令不虚出而赏罚不滥行。是以慎号令、明赏罚、责功实,三者帝王之奇术也。自古人君,英雄如汉武帝,聪明如唐太宗,皆知用此三术而自执威权之柄,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伏惟陛下以圣明之姿,超出二帝,以尽有汉、唐之天下。然而欲御边则常患无兵,欲破贼则常患无将,欲军则常患无财用,欲威服四夷则常患无策,欲任使贤材则常患无人。是所求皆不得,欲皆不如意。其故无他,由不用威权之术也。自古帝王,或为强臣所制,或为小人所惑,则威权不出于己。今朝无强臣之患,旁无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爱陛下如父,倾耳延首,愿听陛下之所为,然何所惮而不为乎?若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则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

    (有删减)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心愈劳而事愈    乖:违背。 B . 虽众说不得以之    沮:诋毁。 C . 中外骚然            骚然:混乱的样子。 D . 军则常患无财用  赡:供养,供给。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岁危一岁          赵尝五战 B . 而臣谓今皆有之      简能任之 C . 赏罚者,天子之权  古人之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 D . 所欲皆不如意        而吾与子之共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帝王治理天下光有忧勤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治理的关键,现今国家出现内忧外患,与皇帝不知这一点是有关的。 B . 作者指出国家创业之初虽地狭兵少却屡战屡胜,现在国家富强、人多物丰却不得而用,是因为有不慎号令、不明赏罚、不责功实等弊病。 C . 作者看到当朝皇帝被强臣所制、小人所惑,因此举汉武帝、唐太宗成功的例子,告诫他即便拥有圣明之姿和天下之大,也应自执威权。 D . 本文言辞恳切犀利,分析有理有据,多采用对比、排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体现出作者的忧国之心及政治、文学才能。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 时 所 用 兵 财 将 吏 其 数 几 何 惟 善 用 之 故 不 觉 其 少 何 况 今 日 承百 年 祖 宗 之 业 尽 有 天 下 之 富 强 人 众 物 盛 十 倍 国 初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术也。

      ②若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则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