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7·青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            厌:讨厌 B . 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 . 以诈伪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 .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            亲:恩情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或无功先举                        唇亡齿寒 B . 正之而已矣                    孰能讥之乎 C . 晋阳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 D . 吾是先之                        不赂者赂者丧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4. (4)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 . 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 . 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 . 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②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③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