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贵阳模拟) 实用类文本阅读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3.5%。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些“零碳”能源的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达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替代煤炭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9亿吨。同时,城乡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清洁利用、发电和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光伏治沙等模式,也使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治理、农业增收等相得益彰。当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近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有序开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进,风机向海上和平原地区布局……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政策加持与落实推动正在加速能源供应的绿色进度条。也应看到,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并不只是单纯增加装机规模,这背后是一道复杂的“多元方程”,需要统筹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多种因素综合求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而风电、光伏往往“靠天吃饭”,具有“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等波动性、间歇性缺点,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将给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不小挑战。因此,构建运行更加灵活、更富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这其中,既涉及发电侧加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又涉及电网侧推进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用电侧加强需求侧响应,等等。不仅如此,我国当前的能源资源禀赋仍以煤为主,从国情实际出发,未来如何坚持安全降碳,发挥好化石能源在转型过程中的安全兜底保障作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也需要平衡把握。

    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随着光伏、风电大规模利用,技术成本会显著下降,成本的增量主要在于电力系统的平衡成本和安全保障成本。为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等,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电价机制,让煤电、气电等调峰辅助服务获得合理收益,从而体现其平抑新能源波动的价值,调动企业实施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

    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这道“多元方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先立后破、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找到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合理的方案,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摘自丁怡婷《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多元方程”》,《人民日报》2022年1月7日)

    【注】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再生能源指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的“零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B . 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平稳过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C . 随着各地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的展开,风、太阳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能源生产要素。 D . 研发应用新型储能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应对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带来的挑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翻了几番,全国总占比接近一半。 B . 在党中央能源安全新战略部署下,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果,减少碳排放近18亿吨。 C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单位千瓦平均造价有所降低,这源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D . 假以时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替代方案一定会如期而至,能源安全也就能够得到相应保障。
    3. (3) 如何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这道“多元方程”?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