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蜀氏遇晋氏饥辈三五人,挟木弓竹矢,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因问人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quān)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节选自唐末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蜀氏》

    [注]①輩: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 (3) 请联系上下文推断[乙]文中“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并给出理由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格’作动词时的义项

      “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及理由

      ①阻止,阻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形格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成语有“格格不入”。

      ②击,打击。《后汉书·钟离意传》:“乃解衣就格。”今有双音词“格杀”“格斗”。

      ③推究,研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④抗拒,抗御。《史记·李将军列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4. (4) 补全对话。

      读完[甲][乙]两文,小语若有所思,他向小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小语:两文故事内容不同,但在情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发现者都是偶然进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境地;②

      小文:的确如此,相似之处还有:③

      小语:[甲][乙]两文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也不同,但讲的都是人们“避难人山”的故事。请你推测这类“避难人山”故事被广泛流传、改编的原因。

      小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