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

    莫小谈

    大风。

    乱石飞滚。风力足有八级,像刀子一样锋利。

    暴雪。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5米,雪覆盖了山路。

    风雪交加的清晨,一地素白。你披着红色的排西麦特,骑一匹枣红马。你与马构成一道美

    丽的风景,是天际边那一抹红。50多年来,这一抹红丝毫未变,在天地间。

    东方升起了太阳,照着你,照着风雪,照着冬古拉玛。

    每逢雪天,常有人问你:“这满眼的白,你的马能认得路吗?”

    “识得,它经得起任何考验。”你骑在马背上微笑着,“蒙上它的双眼,一样识得。”马与你早已有了默契,你的赞美之词声音刚落,它便应一个欢快的响鼻,两股白雾从它粗大的鼻孔中突突地喷出来。

    马在一座界碑前停下。马懂你的心思。每行至于此,无论你下不下口令,马就会停下来。

    它将前蹄搭在界碑旁的石头上“哒哒”磕两下,“我们到了。”马好像在说。

    我第一次见你时,你还小。那一次,你随父亲而来,父亲说,这里是解放军吃着野菜根才得以解放的,每一位牧民都要感念这份恩情,要守好边疆,守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再见到你时,你已经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少女,成为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你和爱人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每到一处便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二字。之后,你再不曾离开过这座山口。之后,你苦心学习汉字。之后,你用汉字在石块上书写着“中国”。如今,漫山遍野的“中国石”已成为这条边界线上最厚重的界碑林。

    你翻身下马,70多岁的人了,身手依然矫健。你踏着雪路走向界碑,嘎吱嘎吱,声音清脆,

    响彻山谷。你的脚步声在山谷里一荡一荡的,传出好远好远,惊逃了三两只野鸦。界碑前,你

    神情无比庄重,用一只五彩手帕极认真极细致地擦拭着界碑。你张开双臂拥抱它。残浮在界碑上的雪花慢慢被你融化,渐渐展露出两个火红的大字:中国。字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日,这里有些不同。你胯下的枣红马最先发现了异常,它将前蹄刚搭在界碑旁,正想“哒哒”地告诉你“我们到了”,却随之一嘶长鸣:界碑像是被谁动过,移出了原位。你不由得一怔,这是大事,无论移动界碑的力量来自于人,还是来自于风,都不行。这是父亲教导你的。父亲曾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中国,我们要用生命守护着。

    你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驾”,转头直奔边防派出所。60多公里的雪山路,悬崖深涧,怪石嶙峋,你和马都无所畏惧。你甚至还唱起了自创的歌曲《冬古拉玛》:高高的雪山/无怨的脚步/冬古拉玛山口/流淌着长长的冰河/我骑着马儿守卫着这块土地……

    歌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歌声中,有你一年四季巡边护防的身影,有你第一次在青石上学刻汉字“中国”的场景,一块块的“中国石”在你的手中诞生。“中国”二字在你的心中重于巍峨雪山。

    风雪里,官兵远远看到了你,忙迎过来奉上热奶茶。你顾不上休整,说:“快,界碑被移动了。”这句话就像一道命令,边防战士立即随你赶到那座界碑前,反复勘察。不犯不失,这是边防的底线。你与官兵一起将界碑恢复原位。你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

    大功告成,官兵将你护送到家门口,你们在马背上相互挥手告别。一名官兵像是突然想起

    什么似的,他勒住缰绳回头高喊:“老妈妈,您家添了一个小外孙儿,恭喜啊。”

    “是呀,我当姥姥了。”你满脸绽放着笑容。

    “起名字没?”

    “起了,我起的。”你回答道,“叫八一别克.”你的嗓门很亮。你笑得很甜。

    此刻,我也想向你道喜,但我开不了口。

    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你叫布茹玛汗·毛勒朵,你是共和国的女儿,你是冬古拉玛山口的

    那一抹红。而我,只是一块期待被你镌刻上“中国”二字的青山石。

    (有删改)

    【注释】①别克,维语“男孩”的意思。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景物描写表现边境自然条件恶劣,突出义务护边员工作艰辛及其爱国热忱。 B . 小说插叙父亲要求每个牧民感念恩情的话,是想说明“你”为了报恩才担任义务护边员。 C .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如“擦拭界碑”“刻“中国'二字”等,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D . 小说结尾处的对话充满生活气息,给孩子取名“八一别克”,寄托了“你”的期待。
    2. (2) 小说标题“冬古拉玛的那一抹红”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有意识地选取青山石这一视角,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