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1高二下·乌鲁木齐期中)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 (1)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不能照抄原文)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