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现多指有学识水平、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
B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 .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
-
-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
B . 古文,指秦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
C . 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是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D . 赋,本文指辞赋,《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
-
-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以下定义的方法阐述“师”的三项职责,我们一般理解为:“传道”是核心,“受业”为手段,“解惑”则是老师的具体任务。
B . 作者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极具讽刺意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C . 在文中,作者既赞扬李蟠能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的正确做法,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从而提出倡导从师问道的良好学风。
D . 全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手法,使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气势,很有说服力
-
-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