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 ,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窑(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公将之(

      ②彼竭我

      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

    2. (2) 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 (3) 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 . 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 . 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 . 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 (4) 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