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报》:2003年“非典”开始,我们和冠状病毒已经打了好几次交道,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

    饶子和: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在2002年以前,冠状病毒虽然对畜牧业是一个严重威胁,但对人类危害尚小,可能会引起人们熟悉的普通感冒。但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SARS冠状病毒引发了令全球恐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疫情。SARS冠状病毒在自然界的天然宿主其实是蝙蝠,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偶然原因,该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而引发了重大疫情。虽然此后断断续续有新的冠状病毒被发现,但似乎并没有引发人类的重大疫情。

    在沉寂了10年之后,MERS冠状病毒又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种种迹象显示,MERS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仍然有可能是蝙蝠,但这次疫情是由骆驼传播导致。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又在武汉引发了病毒性肺炎。

    这几次冠状病毒疫情,都是本来以野生动物为宿主的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保护好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或许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减少对蝙蝠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避免这些天然宿主与人畜的密切接触,这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摘编自李晨阳、丁苏雅《专访饶子和:面对肺炎疫情我们不慌》,《中国科学报》2020年1月10日)

    材料二:

    为什么新型病毒总是寄生在野生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身上,而这些病毒对于这些动物自身没有构成严重的危害呢?

    杨占秋解释说,病毒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必须寄生于生命体才能存活,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所以各种生物成为病毒的储存库。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致病性比较弱,而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在长长的传导链条上通过多次变异,从而变得攻击性非常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免疫学专家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长,很难对它们进行全面管理,野生动物的防疫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所以野生动物会有很多潜在的病原体感染,并且由于在野外生存,人类也很难对动物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杨占秋介绍说:“当这些病毒寄生于其他生命体时,并不表现为疾病,因为病毒需要依靠长期寄生在动物身上来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宿主生病,宿主对病毒也具有相应抵抗力。”但当病毒开始向外传染,在不同的中间宿主间传染时,就容易出现变异,产生使宿主生病的后果。

    动物经过人类驯养之后,是不是身上病毒的危害性就小很多?杨占秋对此予以肯定。他告诉记者说,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身上都存在病毒,区别是量的多少。因为饲养动物环境比较干净,或者是人为消毒处理,不利于病毒生长。有时,同一种病毒在家禽家畜身上与在野生动物身上表现的特性并不一样。因为病毒要生存,必须适应不同的宿主环境。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如果对于饲养的野生动物没有进行有效检疫,那这些动物体内还是可能会有病原体存在,并可能会在人工饲养下不断传播,甚至发生变异,产生对人体更强的传染性。

    (摘编自倪浩、范凌志、任重《野生动物为何易成病毒传染源》,《环球时报》2020年1月23日)

    材料三:

    根据新华社1月26日最新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事实上,除了一些野生动物“老饕”,多数人很少或者只是偶尔食用野生动物,但仅仅这些“偶尔”就可能让民众为大面积肺炎疫情暴发买单。要知道大部分野味市场的环境都非常恶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来路不明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的野生动物,以及死后变质仍然出售给餐馆的野味,这些未经检疫的食品端上了人们的餐桌,为疫情的暴发埋下了祸根。

    对于食用野生动物,法律已有相关规定。2018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法典中“重点保护动物”字样一共出现了53次,而对于非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规定则相对模糊。

    我们应认真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代价惨重,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不应是防治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必须持续下去,不断动真格!后续立法、执法力度应继续加强,彻底切断野生动物食用消费的灰色产业链,斩断疫情暴发的祸根。

    (摘编自孔德明《不能有下一次了!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必须动真格》,半月谈网2020年1月27日)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冠状病毒种类繁多,必须寄生在生命体上才能够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B .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有天然宿主,并且一般不会对其构成严重的危害。 C . 冠状病毒要感染人类必须通过其天然宿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多次传播。 D . 冠状病毒有传播性,有的在传播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具有强大攻击性。
    2.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冠状病毒不仅能够引发普通感冒,而且会造成“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 B . 野生动物是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保护好其生存环境,能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防止传染病发生。 C . 中国疾控中心针对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有力支撑了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推断。 D . 饲养的野生动物身上带的病毒少,只要经过有效的检疫,就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带来大面积的疫情。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研究告诉我们,病毒的重大突变只是个概率问题,人类每猎食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病毒进入新物种掷了一次骰子。 B . 野生动物是环境质量的标志物,生态质量好或坏,是由生物多样性决定的。有它们在身边,我们才可以放心地生活下去。 C . 几乎所有持有“野生动物繁殖驯养许可证”的商户都会超范围经营,他们都会以此为掩护,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生意。 D . 已有的法律对于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管理严重不足。
    4.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 (5)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避免野生动物病原感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