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地医院
    周海亮

    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卧在近郊的小树林里。城市已被空袭夷为平地,所有建筑被毁,所有百姓撤离。帐篷里满是伤兵,沾满鲜血的纱布扔了一地,止血钳变了形。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战士且战且退,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是一个挨一个的伤兵,全是重伤员。

    医生和护士满头是汗。口罩后的眼睛,噙满泪水。

    又一辆卡车刹住,抬下18个伤兵,只有6个人还有气息,医生用上吗啡,用上止血钳,用上手术刀,用上洗脸盆,绷带,镊子,纱布,酒精,叹息,圣经,微笑,咒骂……兵们不断死去,大喊大叫或者悄无声息。

    6个兵,死掉5个。他们的脸上涂满鲜血,没有人记住他们的样子。最后一个兵被抬上手术台,他的髋骨以下,炸得血肉模糊。医生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他还是一个孩子。

    手术紧张地进行着。远处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医生知道,那是我们的防空炮火在吼叫,但是对敌人的高空轰炸机来说,那些炮火形同虚设,它们甚至连恐吓或者警告的作用都起不到。

    警卫人员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空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它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枚子弹。子弹夹在骨缝中,已经变了形。

    “你救不了他……谁都救不了他……他终究会死……我们需要马上离开……”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弹片被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

    “听我的,我们先躲一躲……”

    医生停下手里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来人。很多人已经撤进防空洞,帐篷里只剩9个人——他,来人,一名护士,手术台上喘息的士兵,5个已经死去的士兵。

    一颗炮弹在另一个帐篷里炸开,一把变形的剪刀划破帐篷落到他的面前。医生拾起剪刀,扔开,继续他的手术。

    “太危险了!快走啊,这是上级的命令!”警卫大声喊叫。

    医生没有走。他坚持把手术做完。护士轻握着战士的手,又替医生擦去额上的汗珠。

    战士是在手术后死去的。临死前,他咧开嘴巴,有两颗调皮的虎牙。

    没有人能够挽救战士的生命。在战场上,死亡是一种必然,只有活着,才是一种偶然。

    后来,医生被训斥,长官说:“空袭时必须躲进防空洞,这是命令,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是前线唯一的医生,你的生命远比十个战士的重要百倍,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那个士兵虽然可怜,可他身负重伤,即将死去。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生,你难道不知道他终会死去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他说:“因为他躺在手术台上,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

    (节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战斗的激烈、紧张和医院环境的危险,又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 . 文中对伤兵的描绘,有群像展现,也有个体的细节描摹,有详有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C . “弹片被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突显了战地医院内环境的安静。 D . 战地医院里充斥着“叹息,圣经,微笑,咒骂”,体现战争时药品的极度匮乏、医生的无能为力。
    2. (2) 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这句话对理解本文十分重要。请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