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从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个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个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个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我恐怕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个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个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个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个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上车的两人一个“年轻英俊”“果敢”“坦率”,给人正面印象;一个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给人负面印象。 B . 年轻女子看见了埃斯顿,却没有发现他与另一位乘客铐在一起,她还非常自然地与埃斯顿打起招呼。 C . 埃斯顿见到费尔吉德小姐,先是局促不安,然后暗示自己的身份,而脸色阴沉的同伴则主动隐瞒他的身份。 D . 从费尔吉德脸上的笑容、双颊发红、约定会面时间并介绍自己的近况等描写可知,她对埃斯顿不具好感。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第一段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描写人物的言行,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 . 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 . 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的主旨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 . 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也显得毫不逊色,颇具戏剧性。
    3. (3) 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做了哪些铺垫?
    4. (4) 小说题为“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