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

    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 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 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 (1) 对下列句子中抽出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以博财物耶 博:换取 B . 禄秩优厚 秩:俸禄 C .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 .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苟:如果
    2. (2) 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B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C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D .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3.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4.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 . 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两个反例,来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 . 文章提到如果能够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乐,还能使子孙感到荣耀。 D . 文章以鸟鱼贪饵被获为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履忠正,蹈公清”,以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