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下·淮北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氧化碳在制冷领域并非“新贵”。事实上由于其简单易得、价格低廉,早在100多年前,欧洲刚出现蒸气压缩式制冷技术时,二氧化碳就已被用作制冷剂使用。

    但随着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碳逐渐被临界温度高、易液化的人工合成制冷剂氟利昂所取代。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国开始意识到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两大环境问题与人工合成制冷剂有关,纷纷开始停止其使用。

    “根据1987年国际社会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在2010年前,已经淘汰了对臭氧层有严重破坏力的制冷剂,有代表性的是氟利昂R12;到2030年,我国还将淘汰对臭氧层有轻微破坏力的制冷剂,有代表性的是氟利昂R22。”马一太介绍说,“2016年,全世界197个国家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要求发达国家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到2045年,逐年削减强温室效应的合成制冷剂使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大量使用的R134a、R410A和R507等,这些制冷剂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产生的温室效应强烈,1千克制冷剂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于数千甚至更多的二氧化碳当量(1千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当量是1)。”

    由于人工合成制冷剂存在种种弊端,使得二氧化碳这一“元老级”制冷剂又重回人们视野。

    马一太说:“二氧化碳作为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二氧化碳虽是温室气体,但温室效应远低于其他人工合成制冷剂。”

    正是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的这一环保属性,此次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使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奥运会。

    (选自《“元老”制冷剂复兴,北京冬奥显身手》,有删改)

    材料二: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中的冰面尺寸为31米x61米。制冰过程中,多台二氧化碳压缩机同时运作,冰板层里制冷管道内低温二氧化碳与冰板混凝土进行换热,冰板混凝土温度逐步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制冷团队不停地在冰板上洒水作业,冻成每层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厚度几十毫米的冰面才能冻结成功。

    小到家用冰箱,大到商业冷库,所有制冷活动的核心都是制冷机。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4个部分组成,其中的关键物质就是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可以达到的最低温度也不同。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先是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通过压缩机的压缩,制冷剂温度升高;然后,这种温度较高、压强较大的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在这里高压蒸气放热变成高压液体,热量在这一环节通过冷凝器排到外界或进行余热利用;接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的降压,变成低压蒸气加液体的混合物进入蒸发器;最后,液态制冷剂在由于压缩机的抽吸作用下而保持很低压强的蒸发器中迅速蒸发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此时如果周围有水就会冻结成冰。变成气体的制冷剂又被吸入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

    二氧化碳可以像氟利昂或氨一样作为制冷剂,它的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基本相同,都是蒸气压缩制冷(或热泵)循环,但是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通常二氧化碳液体罐中储存有较多的液体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泵,以制冷需求量的1.5~2.5倍供液,可以保证冰场各处的温度更均匀;压缩机多为数台,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制冷量的变化控制开启台数;由电脑控制的电子膨胀阀可根据制冷量大小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精确地控制二氧化碳蒸发温度。

    (选自《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原理》,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氟利昂当年之所以逐渐取代二氧化碳,是因为其临界温度高、易液化。 B . 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C . “冰丝带”制冰过程中,几十毫米的冰面是经过每次几毫米冻成而多次累积的。 D . 二氧化碳制冷循环原理与普通制冷剂相同,都是蒸气压缩制冷(或热泵)循环。
    2. (2) 为什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请根据材料一内容概括。
    3. (3) 材料二第3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北京冬奥会用温室气体制造人工冰,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