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重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的戒烟

    林语堂

    凡吸烟的人,大都曾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时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 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 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 一直到老耄为止。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 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 不会再受透惑。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 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 没有胆量,取架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此时事过境迁,回想起来,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 发发到三星期。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历程细细叙述起来,真是罄竹难书。自然,第一样,这 戒烟的念头,根本就有点糊涂。为什么人生世上要戒烟呢这问题我现在也答不出。但是我们 人类的行为,总常是没有理由的,有时故意要做做不该做的事,有时处境太闲,无事可作,故 意降大任于己身,苦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把自己的天性拂乱一下,预备做大丈夫罢?

    自然,头三天,喉咙口里,以至气管上部,似有一种怪难堪似痒非痒的感觉。这倒易办。 我吃薄荷糖,喝铁观音,含法国顶上的补喉糖片。三天之内,完全把那种怪痒克复消灭了。这 是戒烟历程上之第一期,是纯粹关于生理上的奋斗,一点也不足为奇。过了三天,我才进了魂 灵战斗之第二期。到此时,我始恍然明白,世上吸烟的人,本有两种,一种只是南郭先生之徒, 以吸烟跟人凑热闹而已。这些人之戒烟,是没有第二期的。他们戒烟,毫不费力。据说,他们 想不吸就不吸,名之为“坚强的意志”。其实这种人何尝吸烟?一人如能戒一癖好,如卖掉一 件旧服,则其本非癖好可知。

    但是在真正懂得吸烟的人,戒烟却有一问题。于我们这一派真正吸烟之徒,戒烟不到三日, 其无意义,与待己之刻薄,就会浮现目前。 理智与常识就要问为什么,政治上、社会上、道德 上、生理上,或者心理上,并无不可吸烟的规定,而为什么一人却故意要以自己的聪明意志,  违背良心, 戕贼天性, 使自己不能达到那心旷神怡的境地?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 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能会神会意,胸中了无窒碍,神游其 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在这兴会之时,我们觉得伸手拿一支烟乃惟一合 理的行为;若是把一块牛皮糖塞入口里,反为俗不可耐之勾当。我姑举一件事为证。

    我的朋友B君由北平来沪。我们正在家里炉旁叙旧。所谈的无非是在乎旧友的近况及世态 的炎凉。每到妙处,我总是心里想伸一只手去取一支香烟,但是表面上却只有立起而又坐下, 或者换换坐势。B 君却自自然然的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似有不胜其乐之概。我已告诉他,我 戒烟了,所以也不好意思当场破戒。话虽如此,心坎里只觉得不快,嗒然若有所失。我的神志 是非常清楚的。每回 B 君高谈阔论之下,我都能答一个“是”字,而实际上却恨不能同他一样 的兴奋倾心而谈。这样畸形地谈了一两小时,我始终不肯破戒,我的朋友就告别了。论“坚强 的意志”与“毅力”,我是凯旋胜利者,但是心坎里却只觉得快快不乐。过了几天,B 君途中 来信,说我近来不同了,没有以前的兴奋,爽快,谈吐也大不如前了,他说或者是上海的空气 太恶浊所致。到现在,我还是怨悔那夜不曾吸烟。

    (有删改)

    【注释】林语堂不止一次强调幽默是一种“人生观”,文学上的幽默是“人生观”的表现,而且他认为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这种幽默不是较低层次的滑稽、玩乐,而是要以一种趣脱、闲适的态度观照人生,享受人生的乐趣,使生活艺术化。

    文本二

    谈幽默

    老舍

    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他是由 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 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 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

    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它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 它不使我们痛快的笑,而是使我们淡淡的一笑,笑完因反省而面红过耳。讽刺家故意的使我们 不同情于他所描写的人或事。幽默者的心是热的,讽刺家的心是冷的;因此,讽刺多是破坏的。 幽默者有个热心肠儿,讽刺家则时常由婉刺而进为笑骂与嘲弄。幽默的作品也能有道德的目的, 但不必一定如此。讽刺因道德目的而必须毒辣不留情,幽默则宽泛一些,也就宽厚一些,它可 以讽刺,也可以不讽刺,一高兴还可以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 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 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怀恨。往小了说,他决不会 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 清兵。褊狭,自是,是“四海兄弟”这个理想的大障碍;幽默专治此病。嬉皮笑脸并非幽默; 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 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世上最伟大的人,最有理想的人,也许正是最 愚而可笑的人,唐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写家会同情于一个满街追帽子的大胖子,也同 情—— 因为他明白——那攻打风磨的愚人的真诚与伟大。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过对两类吸烟者的对比,作者认为不以吸烟为癖好的烟民只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之徒,他们不能真正体会戒烟的痛苦。 B . 站在“戒烟者”的立场,作者描写了B君抽烟时潇洒的举止和惬意的神态,这是作者 对于戒烟一事萌生悔意的根本原因。 C . 本文题为“戒烟”,通篇却大谈戒烟的痛苦与抽烟的乐趣,文章精神似与现代科学相违 迕,这恰是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种体现。 D . 林语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戒烟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反映的呈现就体现出他机敏 的观察能力和积极的思考态度。
    2. (2)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幽默不同于讽刺,幽默要更宽厚一些,它不一定带有道德的目的,也不一定非要讽刺。 B . 幽默的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这并非艺术家的专利,常人也能表现出这种心态。 C . 不讲究功利实用,“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的幽默很难像讽刺一样让人自省。 D . 老舍不仅在写作内容层面对幽默进行阐释,更在观念精神领域对幽默进行探讨与提升。
    3. (3) 文本一中多处的画线句均为问句,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好处。
    4. (4) 文本二指出,幽默的人“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结合文本一谈谈 林语堂算不算这样幽默的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