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①“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虽然 李四光先生已经离开 40 余年了, 但是他的这些话仍像星辰一样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 路。正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②李四光, 1889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 原名李仲揆。 他勤奋好学, 13 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小学,为振兴海军, 15 岁的他东渡日 本学习造船机械。在日本, 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 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 创始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 很好, 有志气。”还送给他 8 个字: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 8 个字。
③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了清朝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南京临 时政府成立后改为实业司司长。不久, 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李四光愤然辞去实 业司司长职务。 1913 年, 他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先学采矿, 后改学地质。 1919 年毕 业,获硕士学位。 1920 年 2 月,李四光应邀在巴黎留法勤工俭学会做学术报告时提出“学 术问题, 不能人云亦云, 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 要分析它, 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 学研究的, 心只管细, 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 天经地义的学说, 也不能吓倒我们, 要知 真正科学的精神, 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 可以为我所用, 但决不能受它 束缚。”同年, 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国, 到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等职。 在北京大学, 他一面教书, 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极 好机会, 不断积累资料, 不断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 如古生 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 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1934 年~1936 年, 他先后在伦敦、剑桥、伯明翰等 8 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 受到英国学术 界的欢迎和赞誉。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李四光闻讯欣喜若狂。他克服 了一系列艰难险阻, 终于在 1950 年春天, 化名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先后担任多种职务, 为 国效力。
④李四光毕生研究地球科学, 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著作。他的科学成就, 大致可分两 个阶段: 解放前, 由于受旧中国历史条件限制, 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 解放后, 在继 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 根据国家需要, 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在基础研究方面, 1923 年他提出了䗴鉴定方法, 创立了 10 项标准, 将䗴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 使之
既有定性概念, 也有定量概念, 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烦琐, 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和科学性。这 10 条标准, 一直被国内外䗴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 鉴定了大量的化石 标本, 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䗴科》, 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⑤在北京大学教书期间, 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第四纪冰川进行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 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上世纪 30 年代, 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 引 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上世纪 40 年代, 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 桂北等地做了调查, 发表了不少有关我国冰川的文章, 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 的重要篇章。
⑥李四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长期以来, 中外地 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这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的地层都是海相地 层, 因此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有生油的条件。而中国的地层大多是陆相地层, 所以断定中国 是个贫油的国家。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 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 是陆相地层, 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 就能找到大油田。后来, 国家陆续 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学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功绩。
⑦纵观李四光先生一生, 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 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弥足 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就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 强烈执着的创新意 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四光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有着 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要更加注重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加强野 外地质研究, 注重加强地质基础科学研究。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 以李四光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使每一位地质人都能在这种感召下收获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选自《中国矿业报》, 有改动)
【材料二】
在浙江湖州, 一位 83 岁的老人叫林子根, 有人常见他拾荒以补贴家用。 2020 年,林子 根老人匿名捐款 1 万元, 用于支援抗击疫情。当工作人员要写下他的名字时, 他激动地摆手 说:“不要写我名字!如果一定要写, 就写知恩者’。”他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倔强样子, 真的很 可爱, 当地网友无不被老人的善举深深感动, 众筹 1 万元善款欲还给林子根, 因为林子根的 84 岁老伴儿身体残疾,需要卧床休养。但是林子根再次将这 1 万元善款捐出, 社区不愿接 受, 老人转而通过银行将钱汇入红十字会。老人说, 得知他要捐款帮助国家战胜疫情, 老伴 儿也为他高兴, 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选自搜狐网,有改动)
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
举例 |
人物形象特点 |
① |
1912 年,李四光愤然辞去实业司司长职务。 1913 年至 1919 年, 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 习。 1920 年, 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 到北大 任教。 1934 年至 1936 年, 赴国外讲学并受欢迎和 赞誉。 1950 年, ② |
④ |
介绍人物突出贡献 |
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并一直被采用。 致力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留下《冰期 之庐山》等研究成果。 ③ |
|
⑤
|
“我是中华儿女, 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 知识, 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学术问题, 不能人云亦云, 凡遇着新境象、 新学说, 要分析它, 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搞科学研究的, 心只管细, 胆只管大。掌握 逻辑思维, 天经地义的学说, 也不能吓倒我 们, 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 就是为真理而奋 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可以为我所用, 但决不能受它束缚。” |
|
引用他人评价 |
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 命,很好, 有志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