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下·尤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  海

    刘群华

    ①父亲是看故乡的山长大的。在故乡,只要打开一扇门,群山便迎着晨曦,耸峰立岭,鱼脊般威武地逶迤而来。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问在海南当兵的人:“山的那头连着海吗?海比门前的河大多少呢?”当兵的人没有回答,只呵呵地笑。

    ②那之后,父亲总翻阅我课本中和图画中的大海,看大海的气势和刚毅,看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宽广辽阔,他把有大海的图画和文字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③有一回,他病倒了,躺在医院的病榻上看电视,画面上是南海的椰树、沙滩、海贝,以及天空一样深邃的海面。他顿时高兴了,从病榻上坐了起来,他流露的激动,仿佛看到了真正的海。

    ④父亲年轻时也萌生过几次看海的念头。可那时生活拮据,哪有空闲和能力去看海?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

    ⑤早些年,我考上山东的大学。父亲收拾着简陋的铺盖,喃喃道:“帮我看看海,看它是个啥样子?”我点头。可是,父亲的计划和寄托又落空了。我的学校离海很远,读书生活不易,我哪还敢迈出脚去听海的涛声?

    ⑥我托住在海边的同学给我带一张海的照片和几个小小的海螺。然后,我把这些寄了回去。父亲收到照片后,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浪花翻滚,席卷着娇小的海鸥,在几个小小的海螺里,嗅一嗅,依稀还残留着大海的咸风,父亲觉得满足了。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最后还恋恋不舍地问我:“海水是咸的吗?真的在阳光下海滩上都是一层白霜似的盐粉吗?”我没有去过,只能嗯嗯回应。他的眼睛盯着我,终于看出了端倪,坚定地说:“一定要去看看海!”我抿着嘴唇使劲地点头。

    ⑦大海已经在父亲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也在我的心里潜移默化地茁壮成长。

    ⑧今年我去了海南。临行前,我问父亲:“你去不?”他摇了摇头,伸了伸那双已经走不了的腿。

    ⑨我乘飞机来到三亚。宾馆三面临海,绿树掩映。只要我打开靠海湾的窗子,大海的气息便汹涌而来。这片海湾还没有开发,有着自然的美丽。破晓时分,晨曦铺过翠绿的海面,像一树春的桃花在风浪的皱褶里闪烁、跳跃。海湾的近处有礁,有屿,有岛。海湾的远处也有礁,有屿,有岛。我立于天地之间,风从我的身边穿插,像渔船一样匆匆忙忙。也有小船在近海撒网,收获的恐怕不是海鲜,而是一份水珠飞溅的明媚心情。

    ⑩我用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父亲躺在轮椅上接听了。我说:“听到了吗?这是海的声音!”这声音像故乡的潺潺水流,从河滩直泄而下,又像暴风骤雨,打在门前单薄的树叶上!父亲在那边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听着,连连说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

    ⑪我把镜头对准一个小岛,葱茏的岛上树木黛青,如故乡田垄里一颗安静的青螺。我说:“看到了吗?那就是海岛!”父亲兴奋地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尝了尝脚下的海水,这细腻清澈的水像孩子的小手一样润滑,抚摸着我的脚踝,又如一条条故乡的泥鳅,从我的指间漏走了。我舔了舔手,说:“海真的是咸的!还有鱼的腥气!”

    ⑫这时,父亲试图从轮椅上站起来,可几次努力都是徒劳。几十年的梦想,几十年的寄托,在这一刻经由我,终于实现了,就像大海仰望的陆地,像船儿牵挂的彼岸一样,终于合拢到了一块,幸福在了一起。

    ⑬我说:“这就是你想了无数遍的海。”父亲沉默了,许久才说:“你一定要给我瓢一口海水回来!”一朵浪花溅在我的嘴唇上,混着我的泪水流了下来。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

    (《人民日报》2020年3月23日  有删改)

    1. (1)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向在海南当兵的人询问大海的样子,对方只笑不答,是因为觉得父亲无知。 B . “我”读大学时仍然无法看到大海,主要是因为学校离大海远,经济条件有限。 C . 第⑦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我”前往海南三亚市看海作铺垫。 D . “我”尝海水的味道是因为当年父亲看到照片时问我海水的味道而我无法回答。
    2. (2) 简要概括父亲四次看到“大海”的经过。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结果只是念头一闪罢了,像一盏灯刚点燃,又摁灭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    他反复端详照片,照片被他的手指捏脏了,捏旧了。(赏析加点词语)

    4. (4) 全文围绕“看海”展开叙述,为什么还要在第①段交代故乡的环境?
    5. (5) 根据文意说说“或许,海已经融进了我的心里,溢在了我的眼里”这句话的含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