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抚州期中)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强调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水和谐,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建起了许多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主要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重视水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历史上,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我国农业又以灌溉农业为主,对于灌溉、防灾等水利工程的社会需求较大,因而建成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时期的引漳十二渠、芍陂,以及完成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在很长的时间里支撑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他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中,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刻都在与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借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然界的运行,也不可避免会对人类生存发展发生作用。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重视水利,与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有关。 B .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既满足人的需求又尊重自然规律,既保护又利用自然。 C . 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人与一切事物密不可分,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D . 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不可避免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影响。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立足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来观照我国古代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B . 文章以天宝陂为例,阐释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检的原因。 C . 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相关言论,有力地证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和谐共生。 D .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强调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建于唐代福建省的天宝陂,集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B . 大型生态水利工程天宝陂在建造时就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看作生命共同体。 C .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表明:人只有从自然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D .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除了要精心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