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研发和推广数字人民币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亟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失时机地推出数字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人民币的诞生是顺应技术进步和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着手推出数字货币的大趋势中掌握先机。
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20年5月初,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此外,数字人民币也将在北京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摘编自张德勇《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采取双层运营模式,即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即在现行数字货币体系下,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车牌号等。并且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即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特点,同时提供挂失功能,使其安全性更高。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即与纸币和硬币等价,其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共存,与电子支付也并不冲突。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口袋中的钱,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则仅仅为支付模式。电子支付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数字人民币比电子支付更具有普遍性。电子支付可行的前提是网络的存在,而数字人民币则可以达成在停车场等离线场所进行支付。对于老年人即其他对使用电子支付较为吃力的人来说,数字人民币给出多终端选择,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摘编自郭羽林《数字人民币来了!你真的了解吗?》)
材料三
对普通人来说,数字货币意味着一种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支付选择。从试点来看,数字人民币在使用时无需支付任何服务、手续费用,无需绑定银行卡,且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手机、智能卡乃至可穿戴设备与APP互连,数字人民币支持多样离线支付方式,并对线下消费、线上购物都适用。从“扫一扫”到“碰一碰”,数字人民币提高了支付的便捷程度,对于不擅长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尤为友好。此外,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纯公共品,还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支付等金融服务。
除了使用更便捷外,数字人民币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完全匿名使用的现金,也不同于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的传统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实行可控匿名,即坚持“小额匿名、大额可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行匿名。这既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也便于对电信诈骗、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测追踪,进而维护金融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计磊《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