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光是摄影画面影像的获得的先决条件,也是使胶片或磁带获得准确曝光的需要。摄影是与光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艺术,无论是技术或者艺术的创作过程,离开了光线就无法完成,这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满足摄影技术上对光线照度的要求,是摄影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基础,是光线的最基本的任务。

    【材料二】

    对于博物馆内禁止拍照的原因,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文物。但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

    但光线对博物馆的展览显然是必不可少。因此,根据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的光照量。

    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什么影响?一般来讲,常见的展品中,织物、纸张类是最容易受到光线伤害的。据了解,黄色、茶色和红色丝绸在光照下容易褪色,光老化作用对白色丝绸影响最小。光照对黑色、红色、茶色丝绸的丝纤维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大。

    发生褪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作用使丝纤维上的染料颗粒(或丝胶、污垢颗粒等)发生变化,闪光灯里的光元素也会引起丝绸颜色变化,造成白色丝绸变黄、染色丝绸褪色。由此可见,至少对于丝织品、古代纸张,闪光灯的频繁照射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织物常用有机染料增添色彩,而另一个彩色世界-绘画,还会用到无机颜料,比如铅白,朱砂。那么,使用无机颜料的藏品,如油画,是否能逃过闪光灯的“追杀”呢?遗憾的是,不能。

    比如亮黄色的绘画颜料中有一种叫做硫化镉的成分,这种成分因其着色力强、稳定以及颜色鲜亮,广受莫奈、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欢迎。但是在可见光的作用下,硫化镉中的硫会被逐步氧化成硫酸根,最终使颜料被完全破坏。

    另外,皮革、皮毛、羽毛也属于光敏性文物,微小的光线变化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还有一些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脆弱的物品也禁不起闪光灯的反复折腾,比如动植物标本、骨器等,也会在光照的条件下氧化、分解。

    所以,博物馆里禁止拍照也是有依据的。就算现在大部分的博物馆对拍照没有令行禁止,但大多会在注意事项里注明: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等。

    【材料三】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保护专家大卫·桑德斯曾做过实验,他将五组颜料分别暴露在闪光灯和正常的展览用光下。结果表明,每七秒就被闪光灯闪一下,三年内一共被闪了四十多万次的颜料,与放置于正常展览照明灯光下的颜料所受的损害并无差异。由此,桑德斯认为,光线对颜料造成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组合。

    曾有媒体就闪光灯拍照行为采访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表示,“闪光灯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在曝光过程中会对文物造成伤害。不同文物的光敏性不同,一般以三个梯度划分。像对光特别敏感的纺织品,照度应该小于50勒克斯(照度单位);对光较为敏感的骨器、壁画,照度应该小于150勒克斯;对光一般敏感的展品,如不带颜料、彩绘的石刻,照度应该小于300勒克斯”。而一般相机闪光瞬间的照度高达8000勒克斯。曾经有昆虫标本在被多次闪光拍照后,出现褪色现象。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表示,“昆虫标本在被闪光500次以上后,颜色会褪10%-20%,在被闪光2000次以上后,标本颜色会褪一半以上,布望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管好手中的相机”。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为了保护文物,所有博物馆内是禁止任何拍照的。 B . 满足摄影技术上对光线照度的要求,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C . 微小的光线变化都可能对皮革、皮毛、羽毛等光敏性文物造成影响。 D . 颜料放置于正常展览照明灯光下所受的损害与被闪光灯闪过所受到的略有差异。
    2. (2) 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二中第②段中的“绝对”若删去,下会影响文意的准确表达。 B . 针对光线对颜料造成的损害,博物馆内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即可。 C . 文物中的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在闪光灯的作用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D . 如果绘画颜料中没有硫化镉这种成分,那么可见光不会对绘画作品造成损伤。
    3. (3) 小华准备和朋友去博物馆参观,他决定到时候拍照留恋。考虑到博物馆光线太暗,小华决定拍照时用上闪光灯,他这样做肯定是不妥的,请你结合上面材料,对他的行为进行劝阻,说说博物馆内不能使用闪光灯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