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举”
林深
①父亲两兄弟不及成年,爷爷便已过世。一路相依相靠的两兄弟格外情笃,大伯入住老年公寓后,父亲隔三岔五便寻了空去探望。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恰巧得了机会陪父亲同往。大伯住的是双人套间,洗浴室、阳台、并排单人床、桌案、衣柜、空调、电扇配置完备。这时,我发现床头柜上还摆了两柄蒲扇。
③“大伯,您这儿空调、电扇齐全,怎么还有这古老玩意儿,岂不多此一米?”
②“你知道什么?这里很多老人都有风湿病,吹不得空调、电扇,更何况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哪个不是使惯了蒲扇。”
⑤原来,即便空调、电扇样样不缺,可每年夏天,老年公寓还是会替老人们平早备下蒲扇,入秋再集中回收保骨。
⑥临行,门边的几把雨伞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哟,大伯,你们平时也不出门,这伞也太多余了吧?”
⑦“那不是给我们老人准备的,而是给探望老人的亲属准备的,每个房间都有这样的备用雨伞。”
⑧回程路上,我深深为的短见而惭愧。看似“多此一举”,原是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来的一举,竟是那么贴心入微的一举!
⑨其实,往往正是因为我们知之甚少,才妄下“多此一举”的结论。
⑩有几次,看见洒水车过路穿巷,雨中作业。听得路上有人议论,下雨天洒水,多此一举不说,还浪费水资源!另有人说,有的路面积泥较多,雨天泥泞,路面湿滑而才更要洒水,况且落叶被冲到路边,也方便环卫工人清理。
⑪下结论并不难,难的是有凭有据,有理有断。
⑫记起出差途中的两则小事——
⑬一次是在北方的一个小镇出差,夜藤未降,黄昏未尽,可司机早早开了车灯。微弱的选束在起伏的乡间小路上探头探脑。日光尚在,还不需要借助灯光探路,此时打开车灯,实在多此一举。
⑭不想司机解释:车灯不是用来照路前行,而是让镇上的人远远就能看到。镇上人家多数养羊,一片宽阔的草地与村镇隔路相望,此时,羊群正好晚归呢。
⑮一次是结束出差,买了夜班车票。来接我的出租车上,除了纸巾和旷泉水,另备有一沓方便袋和一条套在薄膜袋里的毛毯。想来,纸巾、矿泉水偶尔也能派上用场,其他的,多少有些多余吧?
⑯司机如此答疑解惑:原来,他跑夜班,常会搭载一些喝醉酒的人。酒后呕吐甚是寻常,如果停在路边等待客人,一来不够安全,二来夜风袋人,大家都容易受风者凉,方使袋正好一用,也不至于弄脏了车座,一举两得。至于毛毯,假使客人在后座上睡着,刚好打开盖上,醉酒之后,是更加不宜受寒的。
⑰这样的“多此一举”,实在是多多益善。
(《读者》,2021.8)
事件 |
缘由 |
大伯在床头柜前摆放两柄蒲扇 |
很多老人都有风湿病,替老人备着 |
① |
给探望老人的家属准备 |
洒水车雨中作业 |
② |
黄昏未尽,司机早早开了车灯 |
③ |
④ |
给醉酒的乘客准备 |
微弱的光束在起伏的乡间小路上探头探脑。
【链接材料】在修订《天龙八部》的过程中,金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他到欧洲开会和旅游时请好友倪匡代写了6万多字的故事。考虑之后,金庸还是觉得有必要删去倪匡的那6万字。于是,金庸便找到倪匡,并且说:“我想把你所写的那一段删去,不知你是否见怪?”不料倪匡大声回答道:“见怪,见怪,大大的见怪!”见倪匡反应如此强烈,金庸有些不知所措。倪匡见金庸一副为难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见怪的不是你删去我写的文章,而是你来问我。这么多年的老朋友,你应该知道我是不会见怪的,真是多此一举!”这下,轮到金庸“批评”倪匡了:“怎么是多此一举呢?这6万字本来就是你的心血。我如果随便删去而不通知你,岂不是显得我太不尊重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