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昭通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释】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③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坚韧执着往而不返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谓“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极为相似。 B . 年辈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他的《小重山》词的结尾感叹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飞之词,表达了与岳飞相似的情感。 C . 作者抒发不得志与少知音的愤懑,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D . 词的末尾两句,词人幻想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然而就连这幻想之中想求得异代知音共歌舞的场面最终也不能长久,在阵阵松风中,东方破晓,词人酒醒梦消,又跌回到现实世界中。
    2. (2)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请结合上阙词句具体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